2018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

2018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

by
gvsrc
  • 十月 02,2018
  • FILED UNDER:報導

優雅、從容的退休人生是本世紀最重要的風潮之一,銀髮族成為未來強勢的消費者。根據遠見雜誌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TO)推估,2025年全球65歲以上熟齡人口逼近7億,將衍生1,122兆台幣的商機,工研院報告也指出,台灣的銀髮消費市場,2025年產值可望衝上3.6兆台幣。但有調查顯示,面對樂活享退,半數台灣人還沒準備好。

《遠見雜誌》與中國信託銀行連續第三年合作「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針對全台2,221人做家戶電話訪問,從自評「退休規劃滿意程度」、「退休準備足夠程度」與「退休過理想生活信心程度」三大構面,解析台灣人的退休品質。結果出爐,2018年樂活享退指數創三年新低,只有51.3分,較2017年下降1.2分,國人退休準備持續不及格。

 

全台退休準備足夠度與信心度創三年最低
滿意度退回2016水準 逾半擔心付不出未來開銷

整體來看,「2018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三大構面成績皆較2017年略低,其中,足夠度與信心度創三年新低,只有51.3分,滿意度也倒退回2016年水準,顯示國人感受退休準備程度逐年下降。

超過半數國人認為自己到退休時所累積的金錢不夠應付退休後的生活開銷,家庭月收入低於八萬者,更有近七成表示所累積的金錢不夠應付退休開銷。與2017年相比,擔心「準備的退休金額不足」的比例,增加五個百分點。

 

40歲壓力最大 50歲恐慌未來
家庭收入八萬以上才足夠、滿意、有信心

以年齡層來觀察,結果也值得深思。離退休年齡最遠的40~49歲民眾,不論在退休規劃的「足夠度」、「信心度」或是「滿意度」,分數都比50~59歲及60歲以上的族群低。

遠見調查中心解讀,40~49歲是典型的三明治世代,上有父母要照顧,下有未成年小孩要養,多重角色責任最重,特別是「家庭支出負擔壓力最大,更需要專業的協助」。進入50~59歲階段,也許孩子已成年,壓力開始減輕,但因開始積極為退休做準備,雖然「足夠度」、「信心度」、「滿意度」得分比40~49歲進步,總體分數差距並不大,對未來掌握度仍有進步空間。倒是60歲以上族群,三大構面分數都比前兩個族群來得高。特別是「滿意度」有6分以上的高分,「信心度」也有5.9分,其中近四成有信心,而且年紀愈長,信心度愈高。

調查結果也發現,不論受訪者落在那個年齡層,收入較高者的三大構面分數,普遍較收入低者來得高。在退休規劃「滿意度」方面,家庭收入八萬以上者可達5.8分,八萬以下者只有4.8分。「信心度」表現,收入八萬以上的家庭高達5.9分,八萬以下只有4.6分;「足夠度」差別也很明顯,收入八萬以上的家庭有5.5分,八萬以下只有4.3分。

 

四大存摺首重健康 財富滿意度與準備程度墊底
及早準備財富存摺 遠離長壽風險

現任美國退休協會(AARP)執行長詹金斯(Jo Ann Jenkins)說,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出現「長壽不稀奇」的年代,退休後有更多時間慷慨付出、自我實現、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呼應詹金斯觀點,本次「家庭樂退指數大調查」提出「四大存摺」觀念:健康、情感、價值、財富。「健康」包含生理與心理健康,「情感」即與家人、好友、社群的連結關係;「價值」即分為小我的自我實現,大我的回饋社會;「財富」指退休金流不只考量個人,而是整個家庭,甚至夢想基金。

以重要程度、滿意程度、準備程度的數據來看,受訪者認為,健康存摺最重要,接著是財富、情感及價值;滿意程度依序是情感、健康、價值、財富;情感存摺準備最充份,再來是健康、價值、財富。「財富存摺」在滿意程度及準備程度皆殿底,台灣平均壽命80.2歲,平均退休年齡不到60歲,換句話說,退休後至少得準備20年的開支,否則就非常容易曝露在「長壽風險」中。

中國信託個金營運總處總處長楊淑惠分析,「財富存摺」重要性雖居第二位,卻是打造樂活享退人生的基礎。許多人誤以為退休前、後的生活開銷相差不多,忽略醫療、旅遊等額外支出,輕忽高齡者面臨的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照護需求,導致無法全面規劃退休後所需費用。

 

掌握財富金三角X退休規劃6大心法X關鍵五力
60歲退休、35歲準備 一點也不早

楊淑惠指出一般人的退休理財三大迷思,包括低估退休花費、理財工具過於保守,以及醫療規劃不全,建議掌握「退休規劃關鍵五力」:「金流力」具備穩定金流,「替代力」維持有品質的生活所得替代,「提撥力」必須有紀律提撥存款,「時間力」及早準備,以及「多元力」多元投資,並且能評估承擔風險。

如何盡早存滿財富存摺?楊淑惠提出「活、留、存財富金三角」,包含投資金流、傳承責任,以及退休準備和醫療保障的各項規劃,進一步歸納「退休規劃6大心法」:及早開始、紀律投資;專款專用、定期檢視;四本存摺、多元並進。

楊淑惠強調,越早開始累積財富越好,每月要存的錢會少一點,也越有複利效果。假設65歲退休、活到100歲,希望每月花費4萬5千元,總計需準備1,906萬元退休金,扣除勞保及勞退新制準備之金額,從30歲開始存,每月只需投入7,100元,40歲開始,每月需13,546元,50歲才開始,每月就需30,179元。

累積財富存摺的另一重點是專款專用並定期檢視,打造一個「1+3」的資金池:在原本的儲蓄池之外,另外準備3個專門針對「退休」、「醫療」和「傳承」的資金池。把錢存下來再定期檢視,依照不同目的,把錢撥到專屬帳戶。

楊淑惠提醒,「/」斜槓人生、多元複合生活態度,也可套用在理財目標,存完退休金、再存買房子、再存子女教育金,叫做「目標順序法」,建議「目標並進、分桶管理」,才不會延宕人生財富規劃。

 

投資理財分齡規劃 斜槓富足退休存摺
青年穩健還本 壯年雙重保險 準退打造穩定金流

中信團隊根據不同世代提出規畫。35~40歲青壯年世代忙於家庭生活開銷與子女教育金,須培養儲蓄與投資習慣,並採多目標並進,同步做好家庭責任風險轉嫁與退休規畫準備。建議高槓桿壽險保障之增額壽險,或利用具穩健增值商品,如全球股票型基金、平衡型基金、目標到期基金、保本型基金,逐步堆疊退休金。

41~49歲壯年世代在乎自身健康及退休規畫,重點是打造退休金,並建構重疾、殘扶醫療防護網,搭配定期檢視退休基金。可考慮主約搭配附約方式(增額壽險主約+醫療險附約),或同時具醫療保障與滿期金功能之還本醫療險、還本癌症險與還本重大疾病險,除了有終身醫療保障,還本金另可做為退休金來源。

50~59歲準退世代除了擔心老後醫療開銷,亦在意資產傳承與預留稅源,針對老後醫療照護可選擇殘扶險、長照險,或利用具穩健還本金與撥息商品自行創造醫療帳戶;針對二代傳承計畫選擇具身故給付之終身壽險,如還本終身壽險、增額終身壽險,透過保險金指定受益人方式,綿延對二代的照護。

 

資料來源:《遠見雜誌》2018家庭理財暨樂活享退指數大調查

若有相關調查需求,請與遠見研究調查中心聯繫:survey@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