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者的 10種面貌,你是哪一種?
#423國際閱讀日
文/吳姿瑩 圖/shutterstock
人間四月天, 閱讀正當時。
自 1995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 4 月 23 日為世界閱讀日,已接近 30 年。在科技的發展,愈來愈 快速地改變人類的生活當下,閱讀,仍是民眾熱愛的生活及學習方式?
根據《遠見民調》閱讀調查顯示,早在十年前民眾閱讀時數已落後上網時數(每周閱讀時數 2.76 小 時,每天上網時數 1.44 小時),而 2023 年樂天 Kobo 公布的閱讀習慣調查也顯示,讀者的閱讀習慣以 短時間閱讀為主,五成讀者每周閱讀時間在 1 小時以下。
儘管如此,遠見民調透過多項調查,以量化及質化調查方法,深度了解國人的閱讀行為與態度後, 勾勒出有閱讀習慣者及沒閱讀習慣者的特徵,發現兩者的明顯差異:
■ 有閱讀習慣者,具「三高」特徵:1. 收入較高 2. 學歷較高 3. 已婚比例較高;
■ 沒閱讀習慣者,則有「三低」特徵:1. 收入較低 2. 學歷較低 3. 已婚比例較低。
閱讀的形式在變化,聽書、讀書會、仍然是民眾重視,帶動自我成長的生活方式。本次調查特別分 析出閱讀者的 10 種面貌,具體呈現具閱讀習慣者的特性與價值觀。
要點 1 | 誰熱愛閱讀?
女性,壯世代熱愛閱讀
調查顯示,過去一年有閱讀習慣者,以女性(59%)居多,職業、收入、教育程度則以私部門管理階層及專業人員(25%)、家庭平均月收入 6 萬以上(48%)或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者(78%)佔比較大,推測此輪廓的讀者,在職場發展上或開啟下半場人生,往往需要較多的知識準備,因而較熱衷於閱讀。
年齡部份則以50+世代(43%)佔比較大,其次為40世代族群(26%),呼應國家圖書館發布《110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資料結果:35 ~ 44 歲與 45 ~ 54 歲的壯年讀者在圖書館的借閱冊數創下全年第一與第二高(佔整體借閱量 27% 與 18%)。
有趣的是,調查發現,已婚者較有閱讀的習慣,而未婚者則相對沒有,而有養寵物的民眾也較有閱讀的習慣,沒養寵物者則相對缺乏閱讀行為。
要點 2 | 喜歡怎麼讀?為何而讀?
我讀書,也聽書
民眾對閱讀的想像已顛覆傳統的認知,因科技的進步及發展,加上快速的生活節奏,不再侷限於「紙本書」及「電子書」。據調查顯示,網路文章(85%)及 Youtube(68%)被多數人接納,歸屬於閱讀的其中一種形態。四成民眾認同近年興起的 Podcast 也屬於閱讀。
為追求進步,提升成長而讀
閱讀能夠帶來什麼好處?調查發現,民眾透過閱讀打開視野,看見世界,閱讀不同類型的內容,能夠增加自己的知識、充實內涵及涉獵不同領域的發展。
具閱讀習慣者,透過閱讀來提升自我,多數希望透過閱讀來增廣見聞(85%)及提升心靈成長(72%);沒有閱讀習慣者傾向把閱讀作為平常的紓壓管道(44%)。
要點 3 | 愛紙本還是數位?
數位閱讀雖美,更愛紙本
閱讀對學習力幫助顯而易見,而紙本書仍遙遙領先數位閱讀。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於 2018 年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的調查顯示,與從不或很少閱讀的學生相比,採用電子書的學生表現高出 15 分,但紙本學生得分則高出 49 分。根據遠見調查顯示,紙本書具有獨特優勢,多數人以透過翻閱紙本做為主要的閱讀形式。
紙本書是理解與收藏的珍品
科技的進步帶來便利的生活,人們的步調也因此變快,愈來愈多民眾重視方便性及時效性,閱讀也不例外。然而儘管較厚重紙本書逐漸被電子書及網路文章等便於攜帶的方式取代,熱愛紙本書的擁護者仍認定紙本書才能帶來「真正閱讀的感覺」(54%)。尤其是注重儀式感的人,紙本書仍是其閱讀的主要形式。
除閱讀的儀式感外,具閱讀習慣者,可能因閱讀的方法會需要標示註記等,認為「對理解較有幫助」(20%)者的比例相對較高;而比起閱讀者,沒有閱讀習慣的人更著重在紙本書的「收藏」意義(27%)。
要點 4 |「資訊素養」比一比
他們是求真與求知的信仰者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個人同時是資訊的傳送者及接受者,但資訊的真實度、完整度及精準度,已是現今所有人必修的課題。有閱讀習慣者,主動上網蒐集多方資料的比例(43%)較沒閱讀習慣者高(33%)。而沒有閱讀習慣者,則有較多的比例是透過被動方式(67%)接收相關資訊。
掌握趨勢與多元議題
具閱讀習慣者,不只主流議題,也關注小眾議題,會更主動的蒐集多元資訊。具閱讀習慣者(58%)關注小眾 / 非主流議題,較沒有閱讀習慣者(37%)高出 21 個百分點。其中透過電子與其他非傳統閱讀方式的讀者對多元議題的關注度尤高。
要點 5 | 閱讀人關心那些領域?
他們是重視教育、兩岸與國際局勢的遠見者
具閱讀習慣者,關注知識傳承的教育,以及與國家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兩岸關係與國際局勢。在教育議題方面,具閱讀習慣者(31%)比沒有閱讀習慣者(17%)高出 14 個百分點、兩岸關係(21%)比沒有閱讀習慣者(10%)高出 11 個百分點,國際局勢(29%)比沒有閱讀習慣者(19%)高出 10個百分點。
願意分享自己的看法與見解
在國際情勢調查中,多數民眾認為俄烏戰爭之下,俄羅斯更應負起引發戰爭的責任(60%),兩國須自行解決俄烏議題(33%)。將此數據與有無閱讀習慣者進行交叉比對,可發現有閱讀習慣者,對於相關國際局勢更願意表態。
具閱讀習慣者,對於俄烏戰爭引起的國際問題上,相較引發全面性的戰爭,他們更擔心因多國制裁造成全球經濟的影響(49%)。而沒有閱讀習慣者相對來說較不擔心俄烏戰爭會引起國際事件(25%)。
要點 6 | 愈讀愈能掌握數位工具嗎?
數位金融使用能力佳,接軌科技行動派
具閱讀習慣者,在各種數位金融工具的使用比例上較沒有閱讀習慣者高,比如會使用網路銀行者已接近九成(89%),但沒有閱讀習慣者僅 63%;會自行上網或用 APP 查詢金融資訊者為 86%,但沒有閱讀習慣者僅 60%;另外如電子支付(74%)、使用機器人客服(70%)、線上投資下單(62%)、線上投保(61%)等,有閱讀習慣者的使用程度,皆比沒有閱讀習慣者更高。其中又以「線上投保」的比例落差最大,有閱讀習慣者會在線上投保保險的比率為 61%,無閱讀習慣者僅 27%,落差達 34 個百分點。
數位化工具使用場景多元且成熟
以各類型的數位化工具來看,網路線上購物是民眾常見的數位行為,超過八成民眾都有網路線上購物的經驗(84%),另外也有 77% 民眾曾用數位工具如 APP 查看大眾運輸工具的班次時間、73% 曾使用過線上訂房或餐廳訂位的功能,數位化工具以多元渠道應用在我們的食衣住行中,高度普及日常生活。
進一步比較發現,有閱讀習慣者在各項數位工具的使用度上,皆高於沒有閱讀習慣者,其中又以「線上會議室」的使用度落差最懸殊,有閱讀習慣者的使用經驗達 60%,而沒有閱讀習慣者僅 17%,落差 43 個百分點;其次為雲端文書系統,有閱讀習慣者的使用經驗為 43%,而沒有閱讀習慣者不到 1成(8%)。
三年疫情加速了數位工具的使用與演變,辦公室工作情境更為遠距與多元,有閱讀習慣者在此類工具上使用程度更有所感,與沒有閱讀習慣者拉開差距,體現適應疫後生活的經驗對照。
要點 7 | 愛讀也愛學
對新興工作模式接受度高,同時也是積極的終身學習者
疫情不僅加速企業內部的數位發展,同時也加速工作模式的演變。具閱讀習慣者,53% 傾向遠距辦公,高出沒有閱讀習慣者(46%)7 個百分點。顯示具閱讀習慣者比起沒有閱讀習慣者,對於遠距辦公等新興工作模式接受度更高。
因為不斷學習,對大環境的適應力強
快速變化的時代,使得終身學習一直是「熱門」關鍵詞。終身學習攸關每個人的生活與工作。疫情期間,我們必須學習居家工作、線上開會,面對工作、家庭或個人等各種挑戰和問題,我們需要拓展視野、培養新的興趣。無法保持「終身學習」,以適應此種變革的人,終將會落伍,甚至慘遭淘汰。
調查中顯示,有閱讀習慣者,已擬定具體計畫或有進修自學想法的比例(76%)高於沒有閱讀習慣者(25%)51 個百分點,而繼續進修的目的是為了終身學習(54%),高出沒有閱讀(23%)31 個百分點。
要點 8 | 如何看待工作、財富與理想?
願意承擔責任,努力實踐財富自由
在工作態度面向上,據調查顯示,65% 有閱讀習慣者願意在下班時刻優先加班處理工作,高出沒有閱讀習慣者(56%)9 個百分點。顯示具閱讀習慣者比起沒有閱讀習慣者,更願意為公司付出、承擔工作責任。
重視理想實踐,平衡金錢與理想
在金錢觀面向上,具閱讀習慣者對於金錢與理想的價值觀較平衡,多賺一點錢(47%)和追求理想(53%),差距不大。沒有閱讀習慣者在追求金錢(65%)和追求理想(35%)的差異較懸殊。
但更重要的是,具閱讀習慣者固定投資的比例高達 51%,是沒有閱讀習慣者的二倍。
面對物價上漲,仍重視心靈滿足及自我充實
物價上漲、收入不漲的大環境下,民眾自然撙節用度,也會設法增加收入。在節流方面,民眾首先會減少的是娛樂開銷(46%),其次依序為降低在外用餐聚會(40%),以及減少購買非日常必需品或是降低治裝開銷、零食飲料、旅遊觀光 ... 等的非生活必要花費。
進一步比較發現,在食、衣、住、行、育樂、學習方面,有閱讀習慣者相較沒閱讀者,更願意優先減少「食(在外用餐或聚會 41%)」與「衣(治裝開銷 39%)」兩項,分別相差 14 與 12 個百分點。而無閱讀習慣者相較有閱讀者,更願意減少「住(住所水電瓦斯消耗 17%)」與「學習(學習開銷 6%與購書預算 6%)」兩項。
另外在開源方面,據調查顯示,有閱讀習慣者採投資理財(69%)的比例高於沒有閱讀習慣(46%)者23個百分點,會自我充實提升與進修學習者(51%)更是高於沒有閱讀習慣者34個百分點(17%),可呼應節流面向上,有閱讀習慣者僅 4% 會透過減少學習或購書開銷的結果,可見即使面對物價上漲,有閱讀習慣者仍重視心靈滿足及自我充實。
要點 9 | 由閱讀通往 ESG ?
追求 ESG 的世界公民實踐者
近年來 ESG(環境保護 Environment、社會責任 Social 與公司治理 Governance)議題逐漸成為企業經營新顯學,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以經濟學家視角,看待企業經營內涵的轉變,他認為「企業經營的第一座山是利潤之山,第二座山是社會責任之山,第三座山,是大家正在努力的永續發展之山」。
ESG 會影響民眾的消費行為嗎?從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與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發布《2022年消費者永續指數調查》顯示,有近五成的消費者聽過 ESG,也有超過三成的消費者願意以消費行動支持 ESG 的發展。聯邦快遞(FedEx)2022 年發布的《電商未來大調查(What’s Next in E-Commerce survey)》報告同樣顯示,56% 台灣消費者更願意購買有發布 ESG 政策的企業所生產或販售的商品。
從《遠見》調查數據進一步發現,具閱讀習慣者(47%)對 ESG 的重視程度較沒有閱讀者(29%)高 18 個百分點。
重視環境保護議題、社會形象與公司治理
《2022 年消費者永續指數調查》指出消費者對 E 環境議題的期許最高,顯示企業的服務與產品製程能否達成「減少能資源消耗」的目標,將影響民眾消費行為。
《遠見》調查顯示,在E環保面向當企業有遵循環保法規並降低能資源損耗,有閱讀習慣者(84%)自認消費行為會受影響較沒閱讀習慣者(67%)高 17 個百分點。
S 企業社會形象議題與 G 公司治理完善程度議題亦影響民眾的購買行為(S 議題:有閱讀習慣者84% > 沒閱讀習慣者 60%;G 議題:有閱讀習慣者 84% > 沒閱讀習慣者 65%)
要點 10 | 愛閱讀能「延續」到下一代嗎?
家長的教育對孩童的閱讀力影響甚鉅
與 2017 年調查結果相比,2022 年調查,兒童整體閱讀時間上升,每周閱讀 7 小時以上的兒童,由 22% 上升至 29%。
在國際教育評估協會(IEA)舉辦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中,兒童表現由 2006 年的第 22 名成長至 2016 年的第 8 名。
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父母的行為會影響下一代,每周閱讀 7 小時以上的家長,有 46% 的孩子每周閱讀 7 小時以上,相較於每周閱讀未達 7 小時的家長,孩子每周閱讀 7 小時以上的比率僅有 23%,相差 23 個百分點。整體來看,與五年前相比兒童閱讀時間提升,但閱讀習慣呈現兩極化。
兒童閱讀能力受到興趣、師長及父母影響最大
閱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礎,培養孩子具備閱讀能力是現今家長的一大課題。調查顯示,家庭月收入越高的家庭愈看重孩子的閱讀能力、孩子的平均每周閱讀時間較長、閱讀量較大、閱讀類型也較廣泛。
如果詢問孩子,為什麼而讀?調查發現,為自己有興趣(59%)與老師指定作業(59%)平分秋色,同為孩子閱讀的主因。
培養孩子對於閱讀的興趣,是養成孩子自主閱讀最重要的事情,選好書成為家長、師長當務之急,透過找到合適的書籍,引發孩子的興趣,是孩子持續學習的關鍵。
108課綱核心素養中,長文閱讀將是關鍵,試題字數大幅增加,學測指考國文科平均1.1~1.3萬字,國中會考的總字數也是近萬字。有 65% 家長擔心小孩考試時會看不完或看不懂考卷,其中更有近三成(28%)的家長表示非常擔心。
40 歲以下的家長最不擔心孩子考試時的閱讀能力(38%),而 50~59 歲的家長最擔心小孩看不完或看不懂考卷(75%),可能這群家長正是受到 108 課綱調整的主要衝擊者。
為了加強孩子的閱讀能力,家長們認為應該透過親子共讀(62%)、鼓勵廣泛閱讀(57%)、增加閱讀量(46%)等方式來強化閱讀能力。
調查顯示,7~9 歲是培養兒童閱讀習慣的關鍵期,兒童在這個時期有最大的閱讀量,一年閱讀超過 30 本書(37%)。洪蘭從腦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約在小學三年級左右,孩子開始從「Learn to Read」的階段進展到「Read to Learn」。
這個時期的孩子(7~9 歲)主要閱讀狀況是因為學校老師們的推廣與父母陪伴,也展現了老師與父母都有明確的意識到這段期間對於孩子閱讀培養的重要性。
參考外部資料:樂天 Kobo〈閱讀習慣調查〉(2023);國際教育評估協會 (IEA)〈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國家圖書館《110 年臺灣閱讀風貌及全民閱讀力年度報告》;政大商學院信義書院與東方線上消費者研究集團《2022 年消費者永續指數調查》;聯邦快遞(FedEx)《電商未來大調查(What’s Next in E-Commerce survey)》(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