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疫後調查:六成企業看壞今年景氣、八成憂全球經貿局勢
第二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全球仍深陷鎖國、隔離、經濟和社交封閉的衝擊,加上中美兩強駁火升溫,面對後2020未知挑戰,全球專家們大多悲觀以對。
為了解上半年防疫表現堪稱資優生的台灣,對疫後有何期待,《遠見》進行「台灣疫後國際關係大調查」,由「遠見研究調查」針對全台至少2000大企業之企業主或高階經理人(以下簡稱企業)發出問卷,共回收373份有效樣本。
《遠見》調查發現,台灣儘管至今抗疫成績優異,但並不全然隔絕於風暴之外。六成企業對台灣國際處境感到悲觀;面對產業未來,六成企業看壞今年景氣,其中逾四成企業認為,景氣到年底前都不會好轉,17%企業甚至認為,看不到未來景氣好轉跡象。
55.8%企業認為年營收變少 36.2%認為恢復營運至少半年
疫情阻斷經貿交流,企業首當其衝。《遠見》調查結果顯示,55.8%的企業認為,相較於去年,今年營收會變少,認為增加的只有9.1%(表1)。而看壞公司營運的企業人士估計,今年平均會短少36.69%的營收。
圖/表1
《遠見》詢問企業,需耗時多久,才能讓公司回復營運常軌?36.2%認為需六個月至一年才能正常化,亦有23.9%悲觀認為,得花一年以上,只有20.9%認為在半年內就能回到常軌(表2)。
圖/表2
這波疫情將影響景氣到何時?有42.6%企業認為,年底前景氣都不會好轉,更有高達17%企業對景氣感到絕望,認為看不到好轉跡象;27.9%認為今年底到明年初景氣可能好轉,10.3%認為景氣已在復甦中(表3)。
圖/表3
儘管有64.1%的企業認為,在中美貿易戰下,台商回流台灣將帶動台灣景氣復甦(表4),卻也有59.9%的企業悲觀看待未來台灣在國際貿易關係的處境(表5)。
圖/表4
圖/表5
46.1%終端消費中斷影響企業營收 79.9%企業擔心全球貿易
進一步詢問企業,疫情對公司營運最大的影響是什麼?排名最高的是終端消費者停止消費,占46.1%,因營收下滑使公司現金流緊張有34%,無法正常提供產品或無法到國外出差有29.5%,上游供應鏈中斷23.6%、下游無法採購18.5%。顯見,當海外廠商或上下游客戶狀況不好時,企業也很難獨活(表6)。
圖/表6
《遠見》詢問企業最擔心的風險,前三名分別是「全球貿易不確定性」有79.9%,「經濟快速衰退」占63.5%。值得關注的是,隨中美駁火升溫,有41.8%企業害怕「兩岸發生戰爭衝突」(表7)。
圖/表7
即便台灣上半年因防疫提前部署,相較於其他國家,活動仍能維持日常。但由於受到國際貿易及經濟局勢崩盤所累,終無法獨善其身。與世隔絕並沒為台灣安定民心,重啟交流、合作,似乎才能集體「共生」。
61.3%企業認為合作是防疫關鍵 78.5%贊成互助分散風險
就算台灣內需市場恢復正常運作,還出現報復性消費,但少了國際鏈結,企業界並不認為台灣能夠「獨活」。盡快恢復國際貿易、促成跨界產業聯盟及同業聯盟是企業界念茲在茲的。
企業對台灣防疫給予84分的極高評價,61.3%企業認為,防疫成功關鍵在政府、企業與公民三方協力合作,18.1%認為關鍵在於公民覺醒(表8)。有91.9%企業認為後疫情時代,企業、民間組織與公民應常態性參與政府政策(表9)。
圖/表8
圖/表9
展望未來,哪種合作關係最能分散企業風險,78.5%企業認為應組成同業或跨業互助關係,其中有47.9%表示應「組成跨界互助生態圈」、17%認為同業要合組聯盟,13.6%想維持傳統上下游供應鏈合作;只有13.9%覺得要自建完整供應鏈(表10)。
圖/表10
觀本次《遠見》調查結果,開放與合作成為台灣企業的最大公約數。我們即將進入的不是一個去全球化的幽暗世界,而是一個全面啟動合作模組的共生時代。「跨界、互助、協作」將是戰勝「後2020」的關鍵字。(完整內容請見《遠見雜誌》八月號)
【調查說明】
企業應變力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執行單位: 遠見研究調查
調查地區: 台灣地區
調查對象: 企業主或中高階主管
調查期間: 2020/6/15~7/7
調查方式: 網路調查,發送網路問卷連結,邀請台灣各企業中高階主管上網填答
有效樣本數: 373份
資料來源:《遠見》疫後調查:六成企業看壞今年景氣、八成憂全球經貿局勢
若有相關調查需求,請與遠見研究調查中心聯繫:survey@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