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份地方創生總體檢,有什麼發現?張智傑攝
台灣首份地方創生體檢報告/63%團隊最希望政府簡化流程、七成最苦惱人才不足
雜誌原標為〈地創團隊六成滿意政策、七成喊缺人 63%盼簡化流程〉
文 / 遠見編輯部
「 本文出自 2023 / 01 月號 」
台灣第一份地方創生體檢報告誕生!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委託《遠見民意研究調查》,針對全台地創團隊進行全盤式調查。這份堪稱是台灣第一份地方創生總體檢,有什麼發現?
行政院於2018年宣布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三、四年來帶動全台各地地方創生團隊,在368個鄉鎮區努力,希望帶給人口持續減少、地方產業沒落、地方人文凋零的社區,找到邁向未來的新活力。
當年負責地方創生政策推動的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積極走訪全台,陪伴許多團隊走過篳路藍縷之路。即便她於2020年5月卸任,仍持續協助各團隊,被封為「台灣地方創生教母」。
2021年信義房屋創辦人周俊吉邀請她與其他專家們,成立了「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積極搭建創生平台,提供城鄉不均的解方。
其實創辦超過40年的信義房屋,一直重視落實ESG,早就關懷城鄉不均議題。2004年信義房屋啟動「社區一家」的社區改造工程,堪稱是台灣單一企業支持最久、規模最大的社造行動。「社區一家」從「人、文、地、產、景」五構面著手,全台各社區只要有好的提振專案,均可以提案補助,讓社區更美好。
只是,地方創生政策推動近四年。到目前為止,各地地方創生團隊的面貌如何?主力做什麼?遇到哪些困難?有哪些成果?缺乏量化的客觀研究。加上新冠疫情延燒近三年,又對全台地方創生團隊與工作,產生哪些影響?
為了得到更客觀的研究成果,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委託《遠見民意研究調查》,針對全台地創團隊進行全盤式調查。這份堪稱是台灣第一份地方創生總體檢,有什麼發現?
35%成立不到5年,30-39歲青壯人口是主力
本次共調查全台321組地創團隊。回收有效樣本188份,回卷率58.6%,近六成。
調查發現,35.1%、超過三分之一成立時間在5年內,其次為成立6~10年,占29.8%,顯示創生團隊多為新成立組織,正奮力萌芽長葉。
圖/《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在組織型態上,超過半數以公司居多,顯見為了建立起可長可久的商業模式,皆已踏出重要的第一步—成立公司。另外,也有將近五分之一(18.1%)以工作室組織型式起步尚屬於萌芽階段的微型企業。
發展地方產業,吸引青壯人口回流,減緩鄉村產業勞動力老化,是推動地方創生的重點目標。調查結果發現,各團隊創辦人年齡在30至39歲間最多,占42.5%。 其次最多的,是40至49歲的創辦人,占36.7%;顯然青壯人力是目前推動地方創生的主力族群。
圖/《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近七成提供在地體驗,五成賣農產品
地方創生推動至今,各地團隊也展現了豐沛活力與多元風貌。近七成(68.1%)提供「在地生活體驗與導覽規劃」,五成以上鎖定「農產品整合行銷」(58.5%)、「環境教育及友善農業」(56.9%)、「活動策劃、策展或表演」(51.1%)。
圖/《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在服務目標客群上,通常以觀光遊客的關係人口占多數,達77.7%,其次是在地居民,占64.4%,也有一些團隊直接與學校合作(39.4%),解決城鄉之間教育落差的問題。
由於資金是存活與發展關鍵,調查顯示,逾半數(50.5%)團隊,營運資金以「自有資金」為主,包括親友合資,尤其是組織型態為「公司」的團隊,更有近六成是靠自有資金,顯示這些團隊已經建立起較穩定的商業模式,展現足以自立的實力與能量,非常可喜。
圖/《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當問到是否有提報地方創生計畫申請政府補助經費時,有超過半數(62.3%)沒有申請,僅有37.7%團隊有提出申請,這主要是因為創生團隊的資金來源有向銀行融資、政府各項優惠方案、各種競賽獎金及政府的專案計畫補助與標案,十分多元,因此爭取專案計畫的補助並非唯一管道。
善於運用數位 ,讓24.1%有效度過疫情
但自政府2019年1月核定地方創生計畫,一年不到,就遇到COVID-19疫情襲捲全球,會不會讓新生幼苗就此夭折?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團隊沉著應戰。85.6%針對疫情進行營運調整,最普遍做法是開發第二商品/服務內容,占48.9%,排名第二是導入新的數位工具,達38.3%。
圖/《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調查發現,161組已因應疫情調整的團隊中,13.7%營運比疫情之前更好,而在服務內容為「運用科技或新型技術協助在地產業發展」的團隊中,更有24.1%表示,目前經營成果比疫情前更好,這也證明經歷過數位洗禮的團隊,有較佳發展機會。
逾七成指人才不足、是最大難題
圖/《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雖然疫情、資金、政策攸關地創團隊的經營,但最苦惱的還是人才問題。高達70.7%直指「團隊人才不足」才是最大問題。
而三年多來,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雖然紛紛祭出各種地創相關的協助計畫、補助方案,但在團隊心中,公部門政策還有再改善的空間。
整體而言60.1%的團隊對政府政策滿意。至於需要改善首要之處在於簡化流程與溝通,高達62.8%。
圖/《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圖/《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長久以來,公部門資源常錯置重複,部門之間缺乏橫向整合,讓團隊莫衷一是,甚至疲於奔命,也反映在調查上。在受訪團隊眼中公部門最需改善的問題,排名第二的正是「跨單位/跨領域的溝通與協調」(43.1%)。排名第三的問題才是「資金協助」(42.6%)。
本次調查顯示,在台灣地方創生推動的道路上,絕不是全程風和日麗,許多團隊都還在披荊斬棘,甚至是頂著雨露霜雪,奮力前行。 值得慶幸的是,地創團隊沒有被各項困境擊退,即使營運難題未解,即使疫情衝擊,他們積極學習與應變,一點一滴累積了經驗,培養了實力。
在這份地方創生的初步成績單裡,可以看出團隊最迫切的需求,政府角色還有大幅的改善空間,並期待有更多來自民間的資源挹注,包括企業、機構、學校,乃至每一個關心這片土地的台灣人。
【調查說明】
▋委託單位: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
▋執行單位: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調查對象:針對全台共321組地方創生團隊進行調查。包括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創生夥伴、台灣地域振興聯盟2021年舉辦首屆「地域振興大賞」所盤點的地方創生團隊名單,以及國發會補助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的名單。
▋調查方式:遠見民意研究調查先以電話聯絡321組受訪團隊,同時寄送網路問卷與紙本問卷供其回覆。
▋調查期間:2022年6月13日至7月15日,最終回收有效樣本共188份,回卷率約58.6%。其中,有效受訪的188個地方創生團隊,主要分布在全台灣北、中、南、東與離島20個縣市,唯新竹市與澎湖縣團隊未回覆問卷。
資料來源:《遠見》台灣首份地方創生體檢報告/63%團隊最希望政府簡化流程、七成最苦惱人才不足
若有相關調查需求,請與遠見民意研究調查中心聯繫:survey@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