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少閱讀現況: 上網時間比閱讀多

兒少閱讀現況: 上網時間比閱讀多

by
gvsrc
  • 十月 01,2017
  • FILED UNDER:報導

想要孩子愛上閱讀,父母就要一起共讀!

──影響孩子閱讀最關鍵的因素是父母

作者:黃啟菱
 

近幾年台灣推廣閱讀的風氣盛行,但兒童及青少年的閱讀狀況到底如何,一直沒有確切的數字。《未來Family》進行了「2017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習慣調查」,針對北、中、南各縣市,家中有3至15歲小孩的家長進行電話訪問,結果有幾項值得關注的發現。

 

親子共讀、讓孩子愛閱讀、多元閱讀等,是近年來新世代父母有高度共識的事情,而且執行得很認真。然而,台灣目前兒童及青少年的閱讀狀況到底如何,這幾年一直沒有確切的數字性資料。


《未來Family》近日進行了「2017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習慣調查」,針對北、中、南各縣市、家中有3至15歲小孩的家長進行電話訪問,希望了解孩子的閱讀習慣與偏好、家長對閱讀的想法與行為等等。結果有幾項值得關注的發現。

 

影響孩子閱讀行為的最關鍵因素是父母

調查發現,網路使用明顯影響兒少的閱讀行為。42.4%的兒少上網時間超過閱讀時間,而且年齡愈大、上網時間愈多,父母不可不慎。調查也發現,閱讀的城鄉差距沒有想像中大,影響兒少閱讀行為的最關鍵因素,竟然是父母本身的閱讀狀況,其次才是家庭經濟,顯示出「身教」的重要性。


另外幾個資料也描摩出目前兒少閱讀的整體樣貌。有78.8%的父母,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培養、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閱讀能力,甚至高過語言能力。


台灣孩子開始自己閱讀的年齡平均在5.4歲,而孩子每週閱讀時間約有4.4小時,每年約讀19本書。以下分析幾個此次調查的重要發現:
 

42.4%的兒童青少年,上網時間比閱讀多

問題:家中的孩子會不會上網?如果會,上網的時間比較多,還是閱讀的時間比較多?
調查可看出,在各年齡層,「上網時間比較多」的比率都高過「閱讀時間比較多」的。隨著年紀增長,兒少上網比率增加,「上網時間比較多」的比率也增加。到初中階段,63.4%上網時間比閱讀多,只有28.2%回答閱讀時間比較多。


面對這種無可逆的時代趨勢,台北市立圖書館副館長王淑滿建議,特別是國中階段的孩子,功課壓力大、想法也愈來愈獨立,父母親常常會覺得使不上力,不妨試著向孩子介紹或一起接觸電子書,或許能增加孩子在上網時閱讀完整讀本的機率。

 

89.4%的父母,偏好讓孩子讀紙本書

問題:比較偏好讓孩子讀電子書或紙本書?
即便數位閱讀倡導者眾,偏好讓孩子看紙本書的父母還是遠多於電子書,有89.4%的父母選擇紙本書。對此,台灣師大教務長暨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表示,大家在看文本時,還是比較喜歡傳統紙本。美國的調查也是如此,有八成多的人會選紙本書,而且喜愛紙本書的人愈來愈多,「畢竟紙本書還是有其不可替代性,特別是閱讀舒適性以及親子互動性。」


有意思的是,爸爸對電子書的接受度明顯比媽媽高;而住在非都會區的受訪者,對電子書的接受度為15.6%,比全體受訪者7.9%多一倍。長年推動閱讀的彰化縣東興國小教師廖寶慧說,主因非都會區的書店少、到圖書館的交通也不比都會區便捷,雖然各校都有圖書室,但典藏狀況不一,電子書因而成為一個好選擇。

 

78.8%父母,最看重孩子的閱讀力,勝過語文能力

問題:孩子應該從小培養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複選,至多三項)
調查顯示,幾個主要學科學習能力中,父母最看重閱讀能力,比率達78.8%;高過第二名的語言能力(76.8%),大幅贏過數理能力(39.7%)。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柯華葳表示,閱讀是一個手段,人們可以透過閱讀,達成學習與成長的目的,「簡而言之,閱讀力就是學習力,特別是現代人每天要面對的資訊量大、五花八門,要怎麼有效、有策略的閱讀,就更重要了。」國語實小校長林玫伶也觀察到,如今的家長大多極力支持閱讀,「幾乎是人人都舉雙手雙腳贊成孩子要閱讀,已經是全民共識了。」

 

64.9%孩子,學齡前開始獨立閱讀

問題:孩子開始自己閱讀的年齡區間?
若以平均值來看,台灣孩子開始自己閱讀的年齡平均在5.4歲。陳昭珍認為這是很好的現象,「閱讀這件事,愈早開始愈好。」她強調,如今適合孩子看的書愈來愈多,各方推動閱讀的力量也很強大,大家常常說「台灣人都不閱讀」,其實是在指大人,「我自己的觀察是,孩子的閱讀情況愈來愈好、愈來愈深入,是能看到希望的。」

 

父母替孩子買書的行為沒有城鄉差距,有貧富差距

問題:平均一年會花在購買小孩用書的金額?購買書籍數?不包括教科書和參考書。

問題:平均一年會花在購買小孩用書的金額?購買書籍數?不包括教科書和參考書。

調查指出,為孩子買書的數量,無論在都會或非都會地區,一年皆為9.2本;但月收入8萬元以上的家庭,比月收入8萬元以下的家庭,一年為孩子多買了3.8本書。


然而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父母本身的閱讀習慣。比起每週閱讀不到7小時的父母,每週閱讀7小時以上的父母每年多為孩子買4.3本書。

 

孩子每週平均閱讀時間4.4小時

問題:平均來說,家中小孩一週花多少時間閱讀?(不包括父母伴讀、教科書和參考書)
平均下來,孩子每週閱讀時間為4.4小時。柯華葳分析,換算起來,孩子每天平均的閱讀時間超過半小時,「其實這是很不錯的表現,值得肯定!」

 

孩子每年平均閱讀18.9本書

問題:平均來說,家中小孩一年閱讀多少本書? (不包括父母伴讀、教科書和參考書)
平均來看,台灣孩子每年閱讀約18.9本書。根據大型出版社Scholastic的調查,歐美國家孩子平均一年讀23本書,略多於台灣。


台灣因為升學問題,愈小的孩子愈有機會看「課外書」,以國小生的閱讀量最大,達21.7本。擅長帶領孩子閱讀的親職專家陳安儀提醒,父母不應該只追求閱讀的本數,也得留意孩子閱讀的品質,「深度跟廣度都很重要,隨著孩子的閱讀能力增長,也要適當引導孩子閱讀比較深的讀本。」

 

影響孩子閱讀行為的關鍵因素,是父母的身教

此次調查結果也發現,如今孩子的閱讀習慣已經沒有城鄉差距了,都會區跟非都會區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各項變因中,影響孩子閱讀習慣較明顯的是家庭經濟跟父母本身的閱讀行為,又以後者的影響程度更為明顯。


進一步分析,如果父母本身每週閱讀7小時以上,孩子每週平均閱讀時間增至5.6小時;相對的,若父母每週閱讀少於7小時,孩子每週閱讀時間則降至4.1小時。父母閱讀時間不但會影響孩子閱讀時間,也會影響孩子的閱讀數量跟閱讀動機。如果父母常閱讀,孩子更有機會主動閱讀,因為「自己有興趣」而閱讀的比率提高到八成。


「身教真的太重要了,如果大人有空就讀書,孩子耳濡目染久了,自然養成閱讀的習慣,」推廣閱讀20多年的鹿江教育基金會董事張采珍說,若希望孩子閱讀,最好的法子,就是自己常常閱讀,「大人只要安靜下來,看什麼書都行,翻雜誌也好,裝也要裝出來!」做好的示範,親子共同培養閱讀習慣,對孩子的學習跟未來的人格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前教育部長、中研院院士曾志朗也特別強調「親子共讀」的概念,「父母可以想一想,自己跟孩子一起閱讀的時間有多少呢?每天如果能有一、兩個小時,那真的就是很棒的家長了!」他認為,親子能不能一起閱讀、對話,針對閱讀的書籍討論、交換意見,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2017年未來Family兒童和青少年閱讀習慣調查
執行單位:遠見研究調查
調查對象:家中有3-15歲小孩之家長
調查區域:台灣北中南共17縣市
調查方式:電腦輔助電話訪問(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ing,CATI)
樣本規模:完訪302份
抽樣誤差: 對母體各項參數的推論,以95%信賴度估計最大抽樣誤差為±5.6%
調查期間:2017年8月18日至8月23日

 

資料來源:《未來Family》想要孩子愛上閱讀,父母就要一起共讀!──影響孩子閱讀最關鍵的因素是父母

 

其他相關報導: 《未來Family》兒童閱讀調查_閱讀專家篇

若有相關調查需求,請與遠見研究調查中心聯繫:survey@cwgv.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