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莊天憐
川普關稅、中東戰火、台海軍演… 這些新聞不只是遙遠的政治,而是每一個人房價、生活的真實震盪。
根據《遠見》最新調查顯示,在川普再度祭出關稅、中東衝突升溫,以及台海軍演頻傳的背景下,高達 82.1% 的台灣受訪者擔心這些全球地緣政治事件直接衝擊到自己的生活品質、財富安全與未來人生規劃。
幾乎意味著,不分性別、年齡或財務狀況,大多數人都感受到國際局勢影響正壓迫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壓力已深入家庭與個人決策
這項調查呈現的具體數據,已觸動家庭經濟與個人決策的「壓力神經」,更顯示在媒體上出現的國際新聞現況,不再是抽象的政治觀察。
當全球供應鏈在戰爭與制裁下波動,能源價格飆漲、通膨壓力蔓延、金融市場劇烈震盪,每一次新聞標題都可能成為投資帳戶的紅色警報,或是家庭支出的隱性增加。
年輕世代成焦慮主力
調查顯示,18 至 34 歲的年輕族群中,有超過九成擔心國際局勢衝擊生活,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年齡層。原因包括:
- 職涯仍在起步、資產累積有限,對經濟波動的財務緩衝力低。
- 生活與全球化連動性高,例如留學、跨國工作機會與數位產業競爭,直接受國際變局影響。
男性對經濟前景更悲觀
數據指出,42.4% 的受訪者擔心未來三年日子會「愈來愈辛苦」。其中男性高達 51.1% 持此看法,比女性的 35.2% 高出 15.9 個百分點,顯示男性對台灣經濟前景的敏感度與焦慮感更強。
戰爭與制裁的「蝴蝶效應」
從俄烏戰爭到中東衝突,雖然戰場距離台灣數千公里,但影響透過能源價格、糧食供應、航運運費與資本市場迅速傳遞。家庭不必刻意關心國際新聞,也會在支付油費、電費或小孩學費時,直接感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的重量。
台海因素的獨特敏感性
相較多數國家,台灣的地緣政治敏感度更高。台海軍演不只是軍事新聞,更是亞洲資本市場情緒的風向標。對企業而言,地緣政治風險已是布局的重要變數;對個人而言,房價、就業、退休金、甚至移民規劃,都可能因一次軍演或國際談判而改寫。
媒體與民眾的情緒迴圈
在資訊爆炸時代,媒體每日推送的即時戰況、外交爭端與經濟制裁,不斷放大危機感。當焦慮情緒擴散,人們更傾向追蹤相關新聞,進一步加深危機感知,形成經濟行為的自我實現效應,影響投資與消費。
在壓力中尋找安全網
82% 的擔憂數字不是遙遠的統計,猶如每個台灣人在做決策時的背景音。唯儘管個人無法左右戰爭或外交,
仍可透過資產配置與多元化投資、生活成本管理與節流、技能提升與職涯彈性、心理韌性培養等四個面向,建立更穩固的安全網。
國際局勢影響可能不會在短期內消失,但主動調整與準備,能在下一波衝擊來臨時,保有更多選擇與行動空間。
【調查說明】
執行單位:遠見民意研究調查
調查地區:台灣地區22縣市
調查對象:居住在台灣,年滿20歲以上民眾
調查期間:2025年6月24日至7月09日
調查方式:網路調查
樣本規模:10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