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如果一個綠色(或藍色)選民接到民調電話,問他敵對陣營應該推誰出來選總統,他會如何回答呢?
選舉民調中的「黨內互比」曾經在台灣兩黨初選過程中扮演了正式評比的角色。由於這個測量通常以所有受訪者為對象,兩黨為了是否「排藍」或「排綠」還很認真的評估過其利弊得失。隨著2020總統選舉初選即將登場,媒體充斥了各式各樣的模擬民調與評論,幾乎到了無日不有的地步。問題是:這個測量真的有用嗎?
「遠見研究調查」在4月29日至5月1日間針對這個議題做了測試。這項調查採用住宅電話和手機雙底冊並行,分別完成了584份和582份、合計1166份有效樣本,並以「事後分層的組合估計」方式合併兩個檔案後對母體進行推估。
首先是民進黨部分,調查結果顯示全體受訪者之中賴清德以39.4%領先蔡英文的27.3%,不過交叉受訪者的政黨認同之後卻發現不是那回事。圖1顯示賴清德的支持度之中有將近一半是來自藍軍的「灌票」,而蔡英文只有不到四分之一。要稍做說明的是:本次調查的受訪者政黨認同由兩個測量構成,一個是傳統的正面政黨認同題目和選項,另一個則是「特定政黨不認同」,意思是詢問受訪者有哪一個政黨是他或她絕對不會投的。這裡使用的是兩個測量組合後分成三大類:一是「泛藍+中立但絕對不投綠」,二是「中立及無反應」,三是「泛綠+中立但絕對不投藍」。
其次,圖2展示了三種不同分母定義下黨內互比的結果,第一個是「全體受訪者」,第二是「排藍」,也就是納入「泛綠」、「中立但絕不投藍」及「中立及無反應者」,第三是較嚴格的只納入「泛綠」和「中立但絕不投藍」的受訪者。我們可以看到賴清德只有在第一個分母定義領先,其他兩個分母定義的差距都在抽樣誤差範圍內。
在國民黨的黨內互比部分,圖3和圖4以相同方式展示,不過來自綠色支持者和政黨認同中立者的灌票情形則沒有民進黨的黨內互比嚴重。
以相同的方法分析對比式民調,並沒有上述這些現象。兩相比較,還是對比式民調可靠些。
距離2020總統大選的時程愈來愈近,誰能看清數據背後的真相呢?